logo
logo

合创会议

拓 展 会 议 的 深 度 和 纬 度

会 议 直 播 、会 议 回 放 、视 频 培 训

抗击新冠肺炎- 抗击疫情——五虎上将援鄂记录

抗击疫情——五虎上将援鄂记录

北大医院心内科


“北大医院心内科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已近一月,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们,既有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也同样有牵挂远方的心底柔情。在这个特殊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心内科的五虎上将们都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01— 翁浩宇


 转眼间到武汉已经三周了,酒店的窗户刚好能眺望到远处的长江和大桥,每每看到阳光倾泻在这座漂亮的城市时,我能感受到,武汉这座城市一定是继故乡和北京后,第三座对我来说有着特殊意义的城市。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是上的夜班。夜班的繁忙程度丝毫不比白班减轻,重病人经常有憋气、胸闷的症状,我们也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边进行处理,整个夜班上完后,大多数时间我还处在兴奋状态,要静下来一段时间才能够入睡。夜班还有个重要的任务是给病人涂咽拭子,由于在涂咽拭子过程中暴露的风险更高,所以我们需要做更严密的防护——需要在护目镜的基础上在再戴一个头套。戴上了头套后,虽然给了我们很大的安全感,但同时会进一步加重雾气影响视线以及影响活动。我一直把涂咽拭子当成是一项“神圣”的工作(当我们打算给病人涂咽拭子复查核酸,那么就意味着病人离出院不远了),所以我很乐意承担这份工作。现在病人的病情和武汉的天气一样让人捉摸不定,但我们相信再咬咬牙,就是春天了!


 在武汉的这场战役中,所谓的“英雄”不光是我们这些医护人员,还有我们身后这些千千万万在更为平凡的岗位的人们。比如酒店里给我们提供保洁和管理人员,他们为了给我们提供保障也不得不自动隔离在酒店;比如酒店里的厨师们,他们总是利用现有的食材,想方设法给我们改善伙食;比如酒店的经历,他二话不说把运营不到一年的酒店“贡献”出来给我们作为大本营;比如给我们送饭的小伙儿,他在箱子上写的“等疫情结束,我带你们看樱花”总是让人动容;比如自愿为我们所有队员理发的Tony老师,从早到晚等到每一个有需要的队员都理完发后才离开。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人,才有了今天这样的防线。


 希望这场战役能早日结束,所有的英雄们都能凯旋而归。

翁浩宇

2020-2-28 武汉

image.png

翁浩宇在隔离区工作

image.png

翁浩宇收到后方物资的喜悦心情



02— 金汉


 虽然已经毕业工作许久,但在来武汉之前,还是觉得自己像一个医学生,在临床上还是以学生学习知识的心态在工作。在隔离病房工作了几次以后,这种感觉渐渐就没有了。这的确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再有老师反复在你面前叮嘱注意点,给你划必考题了,也没有导师在背后给你支持,盯着你的一言一行了。


 我们130多个医护,只是经过了紧张的一天的培训便开始了一线的工作,任何一个人感染都会给其他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自己负责变的无比的重要。也许人就是要经历过恶劣的外部条件所带来的内心变化以后,才能真正成长吧。


 希望我们最终能打赢这场仗,凯旋而归,平安而归,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image.png

金汉(左)与一线临时党支部

image.png

工作中的金汉



03— 张龙


 转眼间来武汉支援抗疫已经二十日有余,感受是复杂的,酸甜苦辣,尽有所尝。

 先说酸,自从来了武汉开始战斗,一直觉得自己的鼻子比原来“酸”了很多:其一为患者,武汉是疫情的重灾区,自己身入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组成的病房,这里很多患者除了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也在经历心理上折磨,好多人的亲属也在不同病区做着治疗、隔离,有些甚至可能已经因新冠肺炎而离世,每每了解到这些,鼻子不禁有些酸楚,却也更感重任在肩,希望通过自己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能让他们早日康复,阖家团聚;其二为家人,小闺女还不满一岁,对爸爸离家支援抗疫应该没什么概念,但孩儿她妈告诉我,闺女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她的手机摆弄发脾气,起初并不知道她要干什么,后来发现只要用手机和我视频连线,闺女就会很开心,然后才会顺从的起床、穿衣和进食,每当想起家中的父母妻子和小闺女,鼻子又多了几分酸楚;其三很简单,就是N95口罩和护目镜压在鼻子上时间长了,真的是很酸。

 再说甜,我相信很多战友和我一样,看到患者病情好转直到最终出院,是我们现阶段可以遇见的最甜的事了,尤其是看见我们北大医院主管的病区第一位治愈出院的88岁高龄的奶奶。大家总说苦尽甘来,相信随着我们的努力,到抗疫成功的那一天,胜利的喜悦、回家的情切等等都成为我们甜的来源。

 要说没有苦,那肯定是假话,医院和驻地两点一线紧张、高压、危险及枯燥的抗疫工作状态确是我之前没有经历过的。但是,感受祖国向我发出的明确的国家需要你的信号,这也是头一遭,而且来自前方和后方的各种支援也在帮我们共同承担着这份为国家和人民吃的苦,我倍感荣耀。

 最后是辣,呃,武汉的盒饭里菜还是蛮辣的,那一碗热干面也是蛮辣的,吃了二十多天顿顿有辣的饭菜,我的肠胃也已经慢慢适应了。每日给我们送盒饭的小哥说,我们吃的热干面还不是最正宗的,而且武汉可不是只有热干面,还有许多美食。我的内心对美食还是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武汉早日恢复往昔的状态,我们有机会走上街头,去一品那些地道的美味。

image.png

张龙在武汉度过了朴素但有意义的生日



04— 刘胜聪


 从2月7号奔赴武汉前线,一转眼已经过去20天了。三周前在得知自己可以成为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时,心里并没有害怕,反而觉得有点小兴奋。经过三周的紧张工作,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从最开始一个班收十几个新病人,到现在好几天才有三、五个新病人;从最开始穿脱防护服加起来需要超过一个小时到现在可以熟练地在半小时以内完成;从最开始整个病房50多个病人都需要吸氧支持,很多病人甚至需要呼吸机才能维持氧和,到现在每天都有病人脱离吸氧,每天都有病人复查CT好转,每天都有病人核酸转阴,每天都有病人康复出院。这些都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在物资缺乏的当下,本来是做好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准备来的,但是在医院领导及后勤保障部门,在驻地社区及酒店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给我们提供了保暖的衣物,可口的饭菜,还有各种生活必需品,吃的饱,穿的暖,让我们保持了充足的战斗力。今天驻地社区还请了理发师上门服务,得以免费体验了一把平日里688元的大师手艺,虽然大师不到两分钟就解决了战斗,但是剪的真的很好。

 天气越来越暖和,听说武大的樱花已经开了,疫情也已经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期,相信在这春暖花开之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阻击战!

image.png

刘胜聪在隔离区搬运沉重的氧气罐



05—  杨帆


 不知不觉来到武汉已经20多天了,把一些见闻简单记录一下吧。

 2.7号我们乘坐国航CA041次航班来到武汉天河机场,机场里的商铺全都是关闭的状态,除了少量的工作人员以外没有其他旅客,显得很冷清冷清。我们也很快的乘坐来迎接我们的巴士前往入住的酒店。一路从机场高速开进市区,路上偶尔会遇见救护车和警车以外,基本看不到别的车辆在行驶,几十公里的路上一共只看见了三个行人。整个城市显得空旷而寂静,像是睡着了一样。

 在来的路上心内科的小伙伴们为了方便联系专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叫“大家一起打麻将”。来到了酒店才发现是我们想多了,为了尽量的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医院给大家安排的都是单人间。还给大家进行了全面的感控培训,其中的内容就包括:外出一定要带口罩,合理进行手卫生;一人一屋,不能串门;尽量减少人员聚集,食堂进餐需保持2m的距离;房间内划分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等等。所以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打麻将的计划就此搁浅了。到了酒店以后大家顾不上休息,迅速的按照培训要求开始布置自己的房间。我和心内科其他几位美女的房间位于酒店的第七层,朝向西边,视野很不错,窗外就可以看见滚滚长江,还有横跨于江面上的杨泗港长江大桥。

 时间安排的很满,2月8号白天我们再次进行了感控的培训,主要是针对进入院区后的防护,防护服的穿脱等,还反复的进行了防护服的穿脱练习。中午得知晚上就要去“开荒”。“开荒”是大家对于新开辟一个病区,从零开始再收治病人的过程的戏称。北医系统第三批医疗队来到之后三家医院就要分开,各自为阵分管一个50张床位的病区。很快分好组之后发现我编在了第一组,所以便成了第一批“拓荒者”。来不及吃晚饭我们就整装出发,在刘新民院长和李海超副院长的带领下前往同济医院中法新区,也就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的病房在B9西区,去到的时候发现原先的病房已经根据传染病房的布局要求重新进行了改建,划分了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之间通过一道长长的过道相连通,在进入污染区之前一共需要通过五扇密闭的门,可见防护之严密。工程师们还在争分夺秒的对办公电脑以及中心监护等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建这样的标准病房已实属不易。

 在经过了9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我们终于在凌晨一点迎来了第一批病患,李海潮院长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接诊,以最快的速度最妥善的方案将患者都安置好,作为医院的领导和呼吸专科的专家,坐镇中军,给大家打来了巨大的鼓舞。再看周围的小伙伴,一个个熟悉的身影都是曾经在急诊,各个监护室一同日夜奋战的兄弟姐妹,显得格外的亲切,配合起来也更加的紧密,虽然都穿着防护服,但透过护目镜仍然感受到了大家眼神中的战胜疾病的坚毅和无私奉献的温暖。待到亲自接手病人,简单的交流后就会发现他们只是一群不幸患病的需要帮助的普通人,此时此刻除了身上多了一身防护病毒的装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一直都没有变,就是尽量的减轻病人的痛苦,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安慰。

 因为北大医院负责的是重症病区,我们接手的病人病情都较重一些,最多的时候病区里一共10多台无创呼吸机同时在工作。氧气支持治疗是新冠肺炎患者的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因为病区是临时改建的,而且整个院区的所有病房都在大量的使用氧气,有的时候墙壁氧压力不够的时候病人也会因此出现氧饱和下降的情况。只能想尽办法增加了氧气瓶供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墙壁氧的不足。由于氧气瓶等经常更换,因此常常可以看到我们的医生护士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推着沉重的氧气瓶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因为疾病的特殊性,目前也没有特效药物,因此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很高。虽然大家都付出了极大努力来治疗护理,但病区的部分病情较重的病人仍然陆续离世。无疑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挫败感。但我们的医护都是专业的、百折不挠的,短暂的调整心态后又再度投入到战斗中去。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病人都在逐渐好转,能够脱离无创呼吸机。病情轻一些的患者也在陆续好转出院。

 临床上的工作非常繁琐,昼夜倒班也难免辛苦,为了保证一线医护人员能够保持良好的体力与健康,后勤团队也在默默付出奉献。我们抵达武汉时已经是立春以后,但气温仍然很低,配合上江边城市的湿气,夜里简直冻得刺骨。幸好媳妇给带来了电暖宝,夜里就只能裹着被子,盖着羽绒服再抱上电暖宝才能入睡。不过很快我们的后勤团队就协调酒店对空调系统进行了维修和重置,我们也迅速的摆脱了寒冷的居住环境。在医院上班时大家都是按小组轮流值班,每次工作8个小时,加上路上往返的时间,大家可能有10个小时的时间不能吃喝。为了保证每一班的医护都能保证良好的饮食。后勤团队与酒店的厨房充分沟通协调,基本保证了各个时段都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还给大家准备了巧克力、方便面、酸奶等各种食物。此外还有各种水果零食等。间断还给大家采购各种生活必需品,使得大家能否迅速的适应当地的环境,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武汉不是在孤军奋战,他有全国各地的支援,同样我们也不是孤军奋战,我们有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和团队作为坚强的后盾,相信我们定能战胜疫情,平安归去。

image.png

杨帆后排左一



供稿人:李建平



服务时间:9:00~18:00

服务热线:
010-53608837

市场与媒体合作:
dai@meetingchina.org
amy@meetingchina.org

在线咨询